据红星新闻报道,山西襄汾县大邓乡赤邓村近日制定了堪称史上最严村规。根据该村规要求,10月1日起,不?#24066;?#36807;满月、一周岁生日、六十岁生日、搬家宴请等,葬礼不准披麻戴孝、不准进行祭奠活动、不准送花圈纸扎等,一切从简,杜绝铺张浪费等不良行为;凡有以上情况,全体村民不准前去参加,否则,道德银行的星级积分给予?#23548;叮?#36139;困生、转学、上户等?#20013;?#19981;予办理…… 此举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,好在村规尚未执行便被废止,孩子转学、上户口也因假期未受影响。大邓乡表示,将会发布更严谨、更具体、操作性更强的文件代替此公告。 现实生活中,诸如此类的“奇葩村规”比比?#20801;牽?#20294;结果都在质疑声中草草收场。婚丧喜宴办酒风为什么屡禁不止?#31185;?#23454;,在功利主义心态治理滥办?#37326;?#37202;席背后,是权力“用力过猛?#20445;?#30699;枉过正。一?#30699;媯?#36825;表明基层大操大办之风根深蒂固,即便被各地重拳整治,但并?#21019;?#26681;本上消除;另一?#30699;媯?#22914;此治理乡村滥办?#37326;?#37202;席方式失当。行政手段强制介入是基层治理?#25191;?#21270;的必然要求,而单纯依靠简单?#30452;?#30340;行政手段,非但不能根治这种乱象,也将导致权力越界。 改变乡村积年累月的陈规陋习,除了村规民约,也要村民养成自觉。引导村民养成文明生活习惯离不开?#25307;?#35268;范的保障,而权力扩张属性决定了基层治理不能单凭简单?#30452;?#30340;硬性约束,也要用喜闻乐见的方式将文明之风印在每位村民心里。何况,?#26434;?#27599;天那么多的红白喜事,一纸公告恐怕也是鞭长莫及。 也许这个村规的出发点是为群?#35812;茫?#20294;村委会为村民出具贫困生、转学、上户口等?#30699;?#30340;证明是其职责,而不能把这跟治理大操大办挂?#22330;?#27599;个家庭经济条件差异也决定了各家宴席规格不同,如何用“一刀?#23567;?#30340;标准认定铺张浪费?如果这一村规贸然执行,能否一碗水端平?#26143;?#19981;说,难免惹?#21019;?#27665;们抱怨。丧礼戴孝、祭奠与送花圈是传统?#20843;祝?#22914;果?#22570;?#29275;头?#20154;?#27665;众在心里肯定难?#36234;?#21463;。 治理?#37326;?#28389;办宴席不能一味蛮堵,而要?#36234;?#24247;文明的方式,引导?#20064;儺帐?#26032;风,用文明乡风滋养?#37202;?#27665;风。“来而不往非礼也?#20445;?#37325;视人情与礼尚往来是乡村传统文化,尽管现下已非旧日之情景,但适当保留朴素的宴席文化、作为表达情感?#32479;?#36733;思念?#30333;?#31119;的方式未尝不可,限制婚丧喜宴切不可矫枉过正。
|